文章
详情
引用
Machimbirike VI、Crumlish M、Dong HT、Santander J、Khunrae P 和 Rattanarojpong T (2022) Edwardsiella ictaluri:疾病管理的系统回顾和未来展望。水产养殖评论,14 (3),第 1613-1636 页。 https://doi.org/10.1111/raq.12665
摘要鲶鱼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 ictaluri) 是一种非人畜共患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科学界已知它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 1979年,美国首次报道了斑点叉尾鮰,随后又在亚洲的鲶鱼和黄颡鱼中报道了这种现象。尽管鲶鱼物种更容易受到鲶鱼的影响,但其他鱼类也受到影响,已知四大洲多达 44 种鱼类易受感染。由鲶鱼引起的疾病已知为斑点叉尾鮰的鲶鱼肠败血症(ESC)、条纹鲶鱼的鲶鱼杆菌坏死病(BNP)、黄颡鱼的红头病和罗非鱼的爱德华氏菌病。鲶鱼爆发可导致高达 100% 的死亡率,给该行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威胁粮食安全并破坏可持续性。尽管人们已经通过疫苗、抗生素、抗病选育、功能性饲料原料、益生元和益生菌以及生物安全措施等努力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病原体,但鲫鱼仍然在不同国家造成健康问题。在此,我们对鲫鱼细菌学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控制和管理的当前知识进行了全面综述。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基于水产养殖先进技术和生物安全管理的未来前景,以协助病原体控制和/或根除。
关键字控制策略;鲶鱼爱德华氏菌;鱼;发病
期刊水产养殖评论:第 14 卷,第 3 期
| 状态 | 已发布 |
|---|---|
| 发布日期 | 30/06/2022 |
| 在线发布日期 | 28/02/2022 |
| 期刊接受日期 | 01/02/2022 |
| 网址 | http://hdl.handle.net/1893/34187 |
| ISSN | 1753-5123 |
| eISSN | 1753-5131 |
人 (1)
水产养殖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