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章节
详情
引用
Esteves V (2015) 互联网迷因:(自制)网络文化的跨国产品。见:Baumann S 和 Flegal M(编辑)世界就是一个舞台:在网络文化世界中理论化和产生混合身份。荷兰莱顿:BRILL,第 45-58 页。 https://doi.org/10.1163/9789004404205_006
摘要在参与式(网络)文化时代,文化生产的力量也掌握在“产消者”手中。正是在这种积极的在线参与背景下,网络模因诞生了,成为网络传播的一个永恒特征。长期以来被主流话语忽视的模因在网上进入了日常生活,渗透到个人和社交在线互动中。这包括在线社区内的互动,但它超越了这些,因为模因逃离了有限的互联网空间,并在无数的在线环境中共享。由于互联网的网络空间的重要性,模因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被共享。因此,它们的普遍性巩固了它们作为网络文化象征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在线模因是混音;这是与当前在线领域非常流行的混音美学相结合的结果。然而,它们也呼应了朋克、工艺和巡回演出中所见的更古老的混音精神和美学;一种含蓄和明确地渗透着赋权和 DIY 的政治基调。互联网模因还能够克服国家和政治障碍,而且几乎是瞬间完成的。虽然模因伴随的语言(和文本)可能会改变,但模因视觉图像背后的内涵却不会改变,这使得模因成为一种简单的网络文化工具,使我们能够在个人和全球范围内传达一系列含义。网络文化的这种可塑性和普遍性已经超越了在线边界,因为互联网模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离线场所——例如,世界各地政治抗议的广告牌中——进一步证明了网络文化在(线上和线下)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影响。
关键字混音; DIY;网络文化;互联网模因;朋克;绕行;工艺主义
状态 | 已发布 |
---|---|
发布日期 | 31/12/2015 |
在线发布日期 | 31/05/2020 |
发布商 | 精彩 |
出版地 | 荷兰莱顿 |
ISBN | 9789004370708 |
电子ISBN | 9789004404205 |
人 (1)
创意产业、通信、媒体和文化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