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关于中国河流和湖泊碳形态的新见解

详情

引用

Liu D、Shi K、Yan N、Spyrakos E、Tyler AN、Woolway RI 和 Duan H (2025) 关于中国河流和湖泊碳形态的新见解。科学通报。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5.02.040

摘要
第一段: 内陆水域,包括河流和湖泊,在全球碳循环中充当运输通道、转化场所和储存单位[1]。举例来说,全球河流输出了 50%–72% 的陆地碳汇,有效地将其从陆地生态系统中清除[2]、[3]。陆地生态系统碳输出估算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部分原因是亚洲河流和湖泊的采样数据有限。此外,之前假设亚洲河流的溶解有机碳浓度与颗粒有机碳浓度之比较低(DOC/POC 1.0) [4] and Asian lakes have fixed ratios of dissolved-to-total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DOC/TOC = 0.9) [5]. Utilizing recent sampling data of DOC,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and POC concentrations from 356 rivers and 422 lakes across China, (Note S1 online, Fig. S1 online), here we aim to elucidate the carbon forms presented and evaluate the spatial validity of the two key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e aquatic systems across China, the largest country in Asi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56.9% of rivers exhibited DOC/POC ratios of >1.0,而湖泊中的 DOC/TOC 比率范围为 0.1 至 0.99。这些发现挑战了上述假设,并凸显了量化内陆水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时可能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详细信息如下。

期刊
科学通报

状态提前上线
在线发布日期31/03/2025
期刊接受日期06/12/2024
发布商爱思唯尔 BV
ISSN2095-9273
eISSN2095-9281

人 (2)

伊万杰洛斯·斯皮拉科斯教授

伊万杰洛斯·斯皮拉科斯教授

生物与环境科学教授

安德鲁·泰勒教授

安德鲁·泰勒教授

苏格兰国际环境中心苏格兰水电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