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详情
引用
Brooker A、Wootten R、Shinn A 和 Bron J (2016) 对苏格兰食用海水养殖的大西洋比目鱼 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L.) 和虹鳟鱼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线虫感染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食品控制,66,第 198-204 页。 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16.02.011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的和未煮熟的水产品消费趋势的不断增长,由异尖线虫感染引起的异尖线虫病目前每年影响全世界 2000 多人。为了响应欧洲委员会关于养殖鱼类加工以降低线虫感染风险的新监管要求,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有关苏格兰海水养殖物种中异尖线虫的流行率和强度的证据,并通过分析这些物种当前的养殖实践来确定线虫感染的潜在可能性。分别从苏格兰西海岸的三个和两个养殖场采集了 225 条海洋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和 150 条大西洋大比目鱼(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样本。另外 12 条大西洋大比目鱼是从野生渔业中获得的。使用标准技术检查鱼肉中的线虫幼虫,没有发现任何养殖鱼样本中存在异尖线虫的证据。此外,在任何养殖鱼类的胃和肠道中均未发现除颗粒饲料以外的其他食物。野生大比目鱼样本显示,单纯异尖线虫的流行率为 75%,强度为 12.75 ± 25.81,但未发现伪地线虫。对苏格兰当前大比目鱼、虹鳟鱼和海鳟鱼 (Salmo trutta) 养殖场做法的分析表明,感染异尖线虫的可能性极低。为了获得感染,鱼必须食用受感染的猎物,并且由于苏格兰的商业水产养殖依赖加工的颗粒饲料,因此食用野生受感染猎物的可能性非常低,特别是因为鱼通常被喂饱。鉴于本研究的结果和之前研究的证据,必须得出结论,在当前的养殖实践下,苏格兰养殖的大比目鱼和虹鳟鱼感染异尖线虫病的风险极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它们不会对消费者摄入这些寄生虫构成重大风险。
关键字异尖线虫;伪地新星 decipiens;线虫;人畜共患病;苏格兰;水产养殖
期刊食品控制:第 66 卷
| 状态 | 已发布 |
|---|---|
| 资助者 | 苏格兰食品标准局 |
| 发布日期 | 31/08/2016 |
| 在线发布日期 | 11/02/2016 |
| 期刊接受日期 | 09/02/2016 |
| 网址 | http://hdl.handle.net/1893/23450 |
| 发布商 | 爱思唯尔 |
| ISSN | 0956-7135 |